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選單
:::

目的與願景

    高雄市願景
    高雄市將來整個永續發展的願景,將以知識與科技(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為未來發展核心;要能吸引投資,本身城市需魅力( Attraction )與創造舒適環境( Amenity );同時利用本市具有許多最適的資源機會( Optima ),配合綠色環境再造發展河海休閒旅遊及國際觀光產業發展,以建立海洋首都之理想,故海洋高雄( Ocean )即是高雄市本身一直強調的重點。因此,知識產業、魅力高雄、舒適環境、最適資源機會與海洋高雄顯然是高雄市未來可期待的願景,縮寫為「KAO」。

    (一)K:知識科技的高雄市(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
    知識密集產業:
    高雄市的產業發展朝向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密集產業,進行產業升級。推動生態工業園區,減少高污染、高風險的產業對生活環境帶來的破壞。
    網路化城鄉:
    網際網路的發展史人類的溝通交流邁進一個里程碑,更加速科學技術的進步。為迎接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減少資訊發展下所產生的數位落差,因此必須加強資訊建設,在量的方面提升資訊使用的普及化,在質的方面提升資訊素養、落實全民資訊教育。
    學習型城鄉:
    加強學校e化教學,提昇學習效率,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讓每一位縣民得到充分的教育,即使離開學校仍可以從生活層面獲取所需的教育資源,藉由教育建立民眾的生活品味以及永續發展的觀念,讓每一位民眾都能安居樂業的生活。


    (二)A:代表舒適安心的高雄市( Amenity ):
    綠化城鄉:
    高雄市都會生活區範圍包括鳳山市及鳥松、大寮、大社、仁武、大樹等周邊鄉鎮,係高雄市商業行政中心,區域性體育、醫療休閒設施集中區,高屏溪、中山高、南二高為其外圍,本區屬已開發區,建設重點在發揮建設效能,提升居住及文化品質,包含推動「衛武營都會公園」、「鳳山溪整治暨景觀綠美化改造」、「鳳山藝術中心」、「高屏溪自然生態文化園區」、「百萬植樹」、「澄清湖風華再造」等計畫;並積極爭取國家級的文化設施、「鳳山火車站加速改建」等計畫,強化以鳳山為中心的都會生活機能。
    潔淨城鄉:
    落實以永續觀點的潔淨城鄉,包括注重治水防洪、污水處理與水土保持,並落實有關廢棄物處理機制及垃圾減量。加強有關流域整治及綠美化工作,進一步改善水質提昇民眾生活水準。
    福祉社會:
    全面爭取社會福利-每年以高於佔總預算百分之十二的社會福利預算額度,推展各項社會福利政策。
    積極落實社區福利-結合社會資源,推展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優先照顧老人福利-獎勵社區投入照顧老人制度,投入高齡化社會的老人安養照顧。
    推展兒童少年福利-推動青少年志工隊,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心。
    加強身心障礙福利-推動脫貧計畫,協助低收入戶脫離貧窮。


    (三)O:代表資源最適正利用的高雄市( Optima ):
    農業轉型升級:
    高雄市為台灣的農業大縣之一,農、林、漁、畜牧為縣民的主要經濟活動與收入來源,以水稻、蔬菜、水果為大宗,為台灣重要的蔬果產地。台灣加入WTO後,將開放各種水果進口,對高雄市的農務必然會造成衝擊,將配合農委會所擬之各項對策,積極輔導農業轉型升級,及輔導農業轉業,以減輕對農業的傷害,保護農民的權益,建立一個振興農林漁牧的「產業縣」。
    綠色環保產業:
    高雄市雙港加值園區以環繞高雄港市近1,000公頃之工業區為主,包括仁武石化、大社、鳳山、林園、大發等工業區,為高雄雙港計畫的發展腹地,本區發展重點在於利用現行工業區的建設基礎,有計畫的引進及鼓勵利用綠色及環保科技,使傳統產業活化,成為有競爭力的產業資源,帶動產業成長及穩定就業人口。
    活化海岸地區:
    高雄市海洋休憩區包括由茄萣、永安、彌陀、梓官、蚵仔寮到林園,面臨台灣海峽,擁有優良的漁港及豐富的海洋資源;尤其已開闢而閒置之興達遠洋漁港,如何有效利用既有設施、擴展週邊設施,再造興達港,使之成為全國甚至國際性的休憩港,是本區發展之礎石,並藉以建立本縣漁港及海洋休憩港雙功能體系,鼓勵民眾親近海洋,了解海洋,利用海洋,帶動漁村之再發展,建立宏觀的海洋文化。
    自然保育:
    高雄市自然公園族群文化區涵蓋旗山、美濃、六龜、內門、杉林、甲仙、茂林、桃源、三民等二鎮七鄉佔全縣大半面積,係屬多山地形,自然生態的寶庫,具有高山、森林、溪流及多樣的族群文化,為本縣綠色、生態、自然、文化的代表,本區之發展係以綠色環保,永續經營為理念,發展觀光產業以活化地方經濟及文化傳統,促使鄉鎮人口回流,形成穩定生活圈及族群文化園區、使成為台灣及南方最優質的觀光休憩及文化的樂園。自然保育:高雄市自然公園族群文化區涵蓋旗山、美濃、六龜、內門、杉林、甲仙、茂林、桃源、三民等二鎮七鄉佔全縣大半面積,係屬多山地形,自然生態的寶庫,具有高山、森林、溪流及多樣的族群文化,為本縣綠色、生態、自然、文化的代表,本區之發展係以綠色環保,永續經營為理念,發展觀光產業以活化地方經濟及文化傳統,促使鄉鎮人口回流,形成穩定生活圈及族群文化園區、使成為台灣及南方最優質的觀光休憩及文化的樂園。

    :::
    ▲開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