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選單
:::

高雄市執行方案

    根據最新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資料,高雄市2020年相較基準年(2005)已減少19.4%,減量高達1,283萬噸,提前超越國家2025年減量目標10%目標,績效全國第一,現階段市府更已擬定六大部門56項減碳策略,並宣示將2030年減量目標由20%提升至30%,並逐年檢討,朝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邁進。


    能源部門

    高雄市屬於亞熱帶氣候,平均一年日照時間約2,100小時至2,300小時,條件適合設置太陽光電。自2012年起便陸續推動「太陽能綠色融資」、2015年「百座世運光電計畫」、2019年~2021年「創能經濟 光電計畫」、2022年「6年1.25GW計畫」等。截至2023年3月,全市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958,284瓩,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950,196瓩,全台排名第五,年發電量超過11.88億度,具備良好發展潛力。

    高雄市政府啟動「高雄市綠電推動專案小組」,在過去累積之基礎上,進一步更積極推動綠電發展,並擴大至節能行動、智慧電表、打造綠能示範區等,打造高雄成為智慧綠能城市。


    製造部門
    高雄市為國家舉足輕重的工業重鎮,擁有台灣最大,約2,544公頃的工業區面積 (中船、中鋼及中油)以及同為台灣最大,約283公頃的加工出口區面積(高雄加工出口區、楠梓加工出口區、小港空運物流區、高雄軟體科技園區、成功物流園區、臨廣加工出口區),今積極翻轉昔日形象,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綠色能源及生態維護,以打造生態永續城市為目標。


    運輸部門
    高雄巿95%的人口集中在全市土地面積25%的都會區,因此對於大眾運輸系統的配置,需考量都市化程度以及土地使用強度規劃層級式公共運輸。市中心建構完善的捷運系統,外圍則以輕軌、捷運串聯,再來依旅運需求強度建置公車、公車式小黃等運輸系統完善整體公共運輸路網。持續優化本市公共運輸環境,提供便利公共運輸轉乘,強化弱勢族群綠色運輸,改善營運虧損補貼,強化科技應用管理,精進交通安全,並採用綠能、網路及通用三大策略,提供市民時間、空間、資訊及服務無縫接駁服務。


    住商部門
    屋頂加蓋鐵皮不僅嚴重影響市容,亦面臨氣溫節節高昇的挑戰,高雄市以屋頂綠化改善都市熱島並降低建築物室內熱負荷。
    高雄市訂定「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及「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設施請領雜項執照違建處理原則」,發展因地制宜的建築型態,營造宜居、低碳、防災且具有在地特色的「高雄厝」,創造永續生活環境,亦同時提升城市競爭力。


    農業部門
    高雄市農業部門透過與本市畜牧場合作,將畜牧沼液、沼渣回收再利用做肥料使用,同時運用沼氣發電,減少甲烷排放;推廣友善環境耕作,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的使用,此外,致力於擴大造林面積並保育既有濕地,提升本市碳匯量,營造友善綠色環境。


    環境部門
    自1996年開始推展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政策,透過檢討歷年執行成果,因地制宜規劃出更為精進之回收工作,高雄市於2013年全國首創設置「自動資源回收機(ARM)」,提供民眾有更加便利之回收管道。此外,推動環保集點制度、環保志工培訓,推廣民眾低碳生活。

    根據最新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資料,高雄市2021年相較基準年(2005)已減少13.27%,減量878萬噸,提前超越國家2025年減量目標10%目標,績效全國第一,現階段市府更已擬定六大部門58項減碳策略,並宣示將2030年減量目標由20%提升至30%,並逐年檢討,朝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邁進。

     

    • 能源部門

    高雄市屬於亞熱帶氣候,平均一年日照時間約2,100小時至2,300小時,條件適合設置太陽光電。自2012年起便陸續推動「太陽能綠色融資」、2015年「百座世運光電計畫」、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958,284瓩,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950,196瓩,全台排名第五,年發電量超過11.65億度,具備良好發展潛力。

    高雄市政府啟動「高雄市綠電推動專案小組」,在過去累積之基礎上,進一步更積極推動綠電發展,並擴大至節能行動、智慧電表、打造綠能示範區等,打造高雄成為智慧綠能城市。

     

     

    • 製造部門

    高雄市為國家舉足輕重的工業重鎮,擁有台灣最大,約2,544公頃的工業區面積 (中船、中鋼及中油)以及同為台灣最大,約283公頃的加工出口區面積(高雄加工出口區、楠梓加工出口區、小港空運物流區、高雄軟體科技園區、成功物流園區、臨廣加工出口區),今積極翻轉昔日形象,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綠色能源及生態維護,以打造生態永續城市為目標。

     

    • 運輸部門

    高雄巿95%的人口集中在全市土地面積25%的都會區,因此對於大眾運輸系統的配置,需考量都市化程度以及土地使用強度規劃層級式公共運輸。市中心建構完善的捷運系統,外圍則以輕軌、捷運串聯,再來依旅運需求強度建置公車、公車式小黃等運輸系統完善整體公共運輸路網。持續優化本市公共運輸環境,提供便利公共運輸轉乘,強化弱勢族群綠色運輸,改善營運虧損補貼,強化科技應用管理,精進交通安全,並採用綠能、網路及通用三大策略,提供市民時間、空間、資訊及服務無縫接駁服務。

     

    • 住商部門

    屋頂加蓋鐵皮不僅嚴重影響市容,亦面臨氣溫節節高昇的挑戰,高雄市以屋頂綠化改善都市熱島並降低建築物室內熱負荷。

    高雄市訂定「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及「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設施請領雜項執照違建處理原則」,發展因地制宜的建築型態,營造宜居、低碳、防災且具有在地特色的「高雄厝」,創造永續生活環境,亦同時提升城市競爭力。

     

    • 農業部門

    高雄市農業部門透過與本市畜牧場合作,將畜牧沼液、沼渣回收再利用做肥料使用,同時運用沼氣發電,減少甲烷排放;推廣友善環境耕作,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的使用,此外,致力於擴大造林面積並保育既有濕地,提升本市碳匯量,營造友善綠色環境。

     

    • 環境部門

    自1996年開始推展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政策,透過檢討歷年執行成果,因地制宜規劃出更為精進之回收工作,高雄市於2013年全國首創設置「自動資源回收機(ARM)」,提供民眾有更加便利之回收管道。此外,推動環保集點制度、環保志工培訓,推廣民眾低碳生活。

    :::
    ▲開啟 ▼關閉